STEMI本身系冠脉内红色血栓急剧发生、发展,从而阻塞冠脉血运,造成心肌缺血、坏死。在凝血级联反应过程中,凝血酶(Ⅱa因子)是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最终形成血栓的关键环节,早期快速、有效抑制凝血酶至关重要,抑制途径包括抑制其生成活化的因子Ⅹ和直接灭活已形成的凝血酶。

普通肝素(UFH)是最常用的经典抗凝药物,由多条糖醛酸链和葡糖胺链交替组成,分子量约3000-30000 Da,平均为15000 Da,可以促使AT Ⅲ与凝血酶的结合加速千倍以上,其结合产物可灭活多数外源性凝血因子,其中Ⅱa和Ⅹa最易受到抑制。此外,肝素还可通过中和内皮细胞表明的电荷,促使内皮释放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和t-PA等发挥抗凝血和纤溶作用。肝素还可以和vWF结合,抑制vWF诱发的血小板黏附和聚集。静脉应用普通肝素后迅速起效,可在多个环节抑制凝血反应,已被广泛应用于STEMI溶栓治疗及PCI围手术期操作之中。

普通肝素抗凝活性半衰期与给药剂量相关,静脉注射100U/kg、400U/kg、800U/kg时,其对应的抗凝活性半衰期分别为1小时、2.5小时和5小时。

对于STEMI患者,应用普通肝素能够快速、有效的阻断凝血瀑布的级联反应,防止血栓的进一步发生、发展,预防梗死面积扩大,缩短总缺血时间。早期即刻肝素化是STEMI救治重要的第一步,是STEMI早期极其关键的基础性治疗。

肝素是STEMI溶栓治疗中首选的抗凝辅助用药。溶栓治疗前早期静脉应用普通肝素,可提高早期冠状动脉再通率、减少再闭塞,缩小梗死面积。

在溶解血栓、开通血管的同时,纤溶酶原激活剂还具有反跳性促凝的作用,纤溶酶与血凝块的结合具有极强的血小板激活作用。对于接受溶栓治疗的STEMI患者,如未及时予以充分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会导致血小板和凝血系统的反跳性激活,造成血栓顽固,不易疏通,导致冠脉再闭塞率高。因此,有效的抗凝治疗是溶栓的基础,溶栓必须配合抗凝辅助治疗,才能避免发生血管再闭塞。无论特异性及非特异性纤溶酶,持续性的抗凝抗栓是必须、必要的。

确诊STEMI诊断后应即刻静脉注射普通肝素 5000 U(60-80 U/kg),继以12 U/(kg·h)静脉滴注,溶栓及溶栓后应监测APTT或ACT至对照值的1.5-2.0倍(APTT约50-70秒,ACT约200-300秒),通常需维持48小时左右。

肝素钠注射液为2ml:12500单位,如果我们是用5000u,可以将肝素加上3ml盐水配成5ml那么1ml相当于2500u,使用5000u,就是静推2ml。48小时之后,将肝素剂量逐渐减量,重叠低分子治疗。

对于直接PCI患者,应静脉推注普通肝素70-100U/kg,维持ACT在250-300s。联合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时,可将普通肝素用量适当降低,一般在静脉推注50-70U/kg,维持ACT在200-250s。

目前,只有依诺肝素在STEMI救治中有循证医学证据,但前提是需要静脉应用30mg,继以每12小时皮下注射1mg/kg,而目前其他国产的低分子肝素在STEMI救治中均无循证医学证据。磺达肝癸钠有增加导管内血栓的风险,不建议在直接PCI术中单独作为抗凝治疗药物使用。

声明:来源于急诊时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救治中静脉普通肝素的规范应用与意义》,作者硫蒸气,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