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血小板短时间内急速下降往往预示着预后不良的风险。血小板是直接参与血块形成和炎症调节的血细胞,血小板减少是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据统计,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成人重症患者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可达8.3%~67.6%,在ICU治疗期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可达14%~44%。发生血小板减少的重症患者的出血事件和输血量也显著增加,甚至死亡风险也明显提升。
因此,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重症凝血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共同制定本共识,以便为临床工作提供相应指导。
血小板计数是测定单位容积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主要检测方法有血液分析仪法、显微镜计数法和流式细胞仪法。
血液分析仪法检测速度快、重复性好、准确性高,是目前筛查血小板计数的主要方法。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会受到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检测等环节的影响。
采血时血流不畅容易造成血小板破坏,血标本储存时间过长或低温储存均可激活血小板,造成假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的正常直径约1.5~3um,巨血小板的直径>7um,常见于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无力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等。血液分析仪法通常依据细胞大小进行计数,故识别巨血小板也容易出现错误,造成假性血小板减少。
推荐意见血小板计数在短时间内的急剧下降或持续减少,往往提示预后不良。
重症患者血小板下降的发生时间、下降速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其临床意义也不相同。血小板计数在短时间内的迅速下降或持续减少,往往提示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血小板功能障碍且预后不良,需要积极寻找病因和及早干预。
既往研究显示,如果重症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恢复时间超过4d,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会显著提高。
例如,重症患者入ICU后血小板计数减少持续达14d,其死亡率可高达66%,而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或升高者死亡率仅为16%。此外,血小板的恢复速度也有助于判断预后。统计,重症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后,存活者的血小板计数平均每天增加约30×10'/L,而死亡者每天增加不超过6×10°/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