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GZZW-2024-086
检测评价机构:广州某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资质等级:乙级,证书编号:粤卫职技字〔2022〕第***号)
委托单位:广州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检测评价周期:2024年5月10日-2024年5月25日
一、前言
1.1 检测评价依据
本次检测与评价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主要依据包括: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21 年修订) -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令第 5 号) -
GBZ 2.1-201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
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2 部分:物理因素》 -
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
GBZ/T 192.1-2018《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 1 部分:总粉尘浓度》
1.2 检测评价目的
-
识别广州 XX 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分布; -
检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 / 强度,判断是否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
评估现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有效性,提出针对性整改建议; -
为公司完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提供科学依据。
二、企业概况
2.1 基本信息
-
企业名称:广州 XX 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地址:广州市南沙区 XX 产业园 XX 路 XX 号 -
成立时间:2018 年 3 月 -
行业类别: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C26) -
生产规模:年产水性涂料 5000 吨、胶粘剂 2000 吨 -
员工人数:85 人(其中生产岗位 62 人,行政后勤 23 人) -
工作制度:生产岗位实行 “三班倒”(8:00-16:00、16:00-24:00、0:00-8:00),日工作 8 小时,每周工作 5 天
2.2 生产工艺流程及危害因素分布
公司核心产品为水性涂料和胶粘剂,生产流程及对应职业病危害因素如下:
|
|
|
---|---|---|
|
|
|
|
|
|
|
|
|
|
|
|
|
|
|
三、检测内容与方法
3.1 检测范围与布点
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及员工接触情况,在6 个关键岗位 / 区域布设检测点,覆盖所有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环节,具体布点如下:
-
原料仓储区(甲苯储罐旁) -
配料间(称量操作位) -
搅拌间(搅拌罐操作位) -
研磨间(研磨机旁 1m 处) -
灌装间(灌装机操作位) -
设备维修区(常规维修工位)
3.2 检测项目与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质量控制
-
检测仪器均经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合格,在检定有效期内; -
每批次采样同步设置空白对照样,确保采样过程无污染; -
实验室分析采用标准物质校准,平行样测定相对偏差≤10%,符合质量控制要求。
四、检测结果与分析
4.1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析:所有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均低于 GBZ 2.1-2019 规定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未出现超标情况;其中研磨间甲苯浓度接近限值(5.2mg/m³),需关注原料密封及通风效果。
4.2 物理有害因素检测结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析:研磨间噪声等效声级为 84~86 dB (A),部分时段接近 85 dB (A) 的限值,属于 “临界符合” 状态,长期接触可能增加听力损伤风险;其他区域物理有害因素均符合标准要求。
五、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
5.1 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依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 1 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 2 部分:化学物》(GBZ/T 229.2-2010),结合检测结果,将风险等级划分为 “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
5.2 风险评估结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现有防护措施有效性评价
6.1 工程防护措施
-
通风系统
:配料间、研磨间、灌装间均安装机械排风系统(风量 2000m³/h),可有效排出 VOCs 及粉尘,但研磨间排风风口距离研磨机较远(约 3m),局部排风效果较弱; -
隔声措施
:研磨机未加装隔声罩,仅靠厂房墙体隔声,噪声控制效果有限; -
防尘措施
:配料间设置粉尘收集装置(脉冲布袋除尘器),滑石粉称量时可减少粉尘逸散,效果良好。
6.2 个体防护措施
-
公司为生产岗位员工配备:防毒口罩(KN95 级,防有机蒸汽型)、防噪声耳塞(降噪值 25dB)、防静电工作服、丁腈手套; -
现场核查发现:30% 的研磨岗位员工存在耳塞佩戴不规范(未完全塞入耳道)的情况,防护效果打折扣。
6.3 职业健康管理措施
-
已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包含员工职业健康监护记录、检测报告等,但档案更新不及时(2023 年下半年检测报告未归档); -
每年组织生产岗位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包含血常规、肝功能、听力检查),体检率 100%,未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例; -
每季度开展 1 次职业健康培训,但培训内容侧重法规条款,缺乏 “危害因素应急处置”“防护用品正确使用” 等实操内容。
七、整改建议
7.1 工程防护优化(优先级:高)
-
研磨间通风与隔声改造
:将研磨间排风风口移至研磨机上方 1m 处(局部排风),增加风量至 2500m³/h;为研磨机加装可拆卸隔声罩(降噪值≥15dB),降低噪声传播; -
原料密封升级
:将甲苯、二甲苯储罐改为 “密封式储罐 + 自动计量加料系统”,减少人工接触时的挥发量。
7.2 个体防护强化(优先级:中)
-
每月开展 1 次 “防护用品实操培训”,现场演示防毒口罩、耳塞的正确佩戴方法,培训后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暂停上岗; -
建立 “防护用品领用登记制度”,确保员工每人每月更换 1 次耳塞、每季度更换 1 次防毒口罩,杜绝 “超期使用”。
7.3 职业健康管理完善(优先级:中)
-
每月更新职业卫生档案,将检测报告、体检结果、培训记录及时归档; -
优化培训内容:增加 “甲苯泄漏应急处置演练”“噪声聋早期症状识别” 等实操模块,每半年组织 1 次应急演练; -
对研磨岗位员工实行 “噪声接触跟踪监测”,每 3 个月检测 1 次听力,建立个人听力健康档案。
7.4 定期复评(优先级:高)
建议整改完成后 3 个月内(2024 年 9 月前),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研磨间噪声、甲苯浓度进行复检测,验证整改效果。
八、结论
广州 XX 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甲苯、二甲苯、滑石粉粉尘、噪声,其中甲苯、噪声为 “中风险” 因素,其余为 “低风险” 因素;所有检测项目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但研磨间噪声处于 “临界符合” 状态,现有防护措施需进一步优化。
若公司严格落实本报告提出的整改建议,可有效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检测评价负责人:张 XX(工程师)审核人:李 XX(高级工程师)批准人:王 XX(实验室主任)
广州 XX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2024 年 5 月 25 日
附件:
1. 检测原始记录(编号:GZZW-2024-086-Y01~Y12)
2. 检测机构资质证书复印件(粤卫职技字〔2022〕第 XXX 号)
3. 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