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儿科名老中医坐诊时间?孩子夜寐不安夜间盗汗总是腹胀精力差中医治疗怎么样?小儿夜寐不安医案一则:患儿,女,5岁。初诊主诉:失眠1月余。病史:患者缘于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失眠,入睡困难,夜寐不安,辗转反侧,寐后易醒,夜间盗汗,伴脘腹胀满,饮食乏味,神疲乏力,曾予“归脾汤、天王补心丹”等方剂加减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今为求进一步诊疗,遂慕名前来就诊。辰下:入睡困难,寐后易醒,夜间盗汗,伴脘腹胀满,时感恶心,神疲乏力,不思饮食,大便干结,小便正常,舌尖红苔白,脉沉。
中医辨证: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黄帝内经》中称本病为“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难经》首先提出“不寐”这一病名。明代医家李中梓于《医宗必读·不得卧》中提出:“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吾师认为不寐一病病因复杂,不可一味养心安神,当审证求因,从因论治,乃为治本之道。
本案患儿乃五岁幼童,脾常不足,本就脾胃薄弱加之小儿往往饮食不节,易损伤脾胃,脾失健运,饮食内积,脾不化湿,凝聚成痰,痰湿食滞困遏中焦,气机失常,郁而生热,心神受扰,则发为不寐,即《内经》所云“胃不和则卧不安”;脾气亏虚,运化无力,卫气无源,无以实表,复有郁热在内迫津外出,故夜间盗汗;痰湿食滞内阻,气机痞塞,脾运失司,胃气上逆,腑气不通,则伴脘腹胀满,时感恶心,不思饮食,大便干结;脾气不足,运化无力,不能升散水谷精微,无以濡养周身,故见神疲乏力。结合舌脉,辨为痰食内阻,热扰神明之不寐。故治以健脾化痰、消食导滞、清热和胃以达安神之功,方予保和丸方加减。
处方:姜半夏、陈皮、茯苓、神曲、连翘、莱菔子、太子参、白鲜皮、枳实、鳖甲(先煎)、鸡内金、甘草、谷麦芽。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饭后四十分钟温服。
二诊:患者诉上药尽服,卧床不久即寐,整夜安眠,盗汗减缓,脘腹胀满减轻,食欲改善,大便已通,仍觉疲乏,近时时有鼻塞,舌淡红苔薄白,脉沉。予上方去神曲、枳实、谷麦芽,加蝉衣、地肤子、辛夷、山楂,续服7剂后,患儿夜寐正常,脘腹胀满除,精神状态较前佳,余证皆消。